濕熱體質(zhì)的人吃什么補身體

濕熱體質(zhì)調理需清熱利濕兼顧健脾,推薦薏苡仁、赤小豆、茯苓等食材,搭配冬瓜、苦瓜等清熱蔬果。
薏苡仁性微寒,歸脾肺腎經(jīng),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功效。濕熱體質(zhì)者易出現水腫、大便黏滯,可用薏苡仁30克與粳米煮粥,或搭配山藥15克增強健脾效果。注意孕婦及陰虛津虧者慎用。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能解毒排膿、利水消腫。針對濕熱引發(fā)的皮膚濕疹或小便黃赤,可將赤小豆50克與鯉魚(yú)同燉,或與茯苓20克煮水代茶飲。慢性腹瀉者需控制用量。
茯苓甘淡平,歸心脾腎經(jīng),既能祛濕又不傷正氣。濕熱伴有失眠多夢(mèng)時(shí),建議茯苓15克搭配蓮子10克燉湯;若兼有痰濕咳嗽,可配合陳皮5克煎服。腎虛滑精者應配伍補益藥材。
苦瓜清熱解暑效果顯著(zhù),適合濕熱體質(zhì)夏季食用。取鮮苦瓜200克切片清炒,或與排骨煲湯;干燥季節可改用苦瓜干15克泡水。脾胃虛寒者需佐以姜片調和。
荷葉清香升散,能化濕降脂。濕熱型肥胖可用鮮荷葉1張包裹糯米蒸飯,或取干荷葉5克與山楂10克煎水飲用。低血壓人群不宜長(cháng)期大量服用。
濕熱體質(zhì)日常需避免辛辣油膩,推薦馬齒莧拌蒜泥、綠豆芽炒香芹等菜肴。運動(dòng)選擇八段錦、游泳等排汗項目,忌劇烈運動(dòng)加重濕濁。居住環(huán)境保持干燥通風(fēng),艾灸足三里、陰陵泉等穴位輔助調理,癥狀持續加重需就醫排除肝膽疾病。
身體盜汗什么原因引起的
復禾遷移
濕熱體質(zhì)的癥狀怎么調理
復禾遷移
鹽水泡腳對身體有什么好處
復禾遷移
濕熱體質(zhì)日常飲食注意什么
復禾遷移
怎么調理身體的新陳代謝
復禾遷移
肝膽濕熱肝功能有異常嗎
復禾遷移
榴蓮皮熬水對人身體有什么害處
復禾遷移
濕熱體質(zhì)的人吃什么補身體
復禾遷移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xiàn)答疑
立即咨詢(x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