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應該吃什么好 三個(gè)健脾食譜分享給你

博禾醫生
脾虛患者可以適量食用山藥薏米粥、紅棗蓮子羹、茯苓白術(shù)燉雞等健脾食譜,也可遵醫囑使用參苓白術(shù)散、補中益氣丸、歸脾丸等藥物。建議及時(shí)就醫,在醫生指導下結合食療與藥物治療。
山藥富含淀粉酶與黏蛋白,能促進(jìn)消化吸收;薏米利水滲濕,兩者搭配可改善脾虛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溏稀。建議將山藥30克、薏米20克與粳米同煮至軟爛,每周食用3-4次。腹脹者需減少薏米用量。
紅棗補中益氣,蓮子健脾止瀉,適合氣血兩虛型脾虛。取紅棗10枚、蓮子15克慢火燉煮,可加入少量紅糖調味。糖尿病患者應控制攝入量,避免血糖波動(dòng)。
茯苓健脾寧心,白術(shù)燥濕利水,雞肉溫中補虛。將茯苓10克、白術(shù)6克與雞肉同燉,適合體虛乏力、肢體浮腫者。陰虛內熱者不宜過(guò)量食用。
含人參、茯苓等成分,適用于脾虛濕盛所致的食少便溏、氣短咳嗽。需注意感冒發(fā)熱期間禁用,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
以黃芪、黨參為主藥,針對中氣下陷型脾虛,可緩解久瀉脫肛、內臟下垂。高血壓患者需在醫師指導下調整用量。
含龍眼肉、酸棗仁等,主治心脾兩虛引起的失眠健忘、面色萎黃。服藥期間應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guò)度思慮。
脾虛患者日常需規律三餐,避免暴飲暴食,忌食生冷辛辣??膳浜习淖闳?、中脘等穴位,每周進(jìn)行3次溫和運動(dòng)如八段錦。長(cháng)期癥狀未改善或出現消瘦、持續腹瀉時(shí),應及時(shí)到中醫科就診,完善胃腸鏡等檢查排除器質(zhì)性疾病。
脾虛的表現和癥狀
健脾丸的作用與功效
健脾祛濕水果有哪些
兒童喝什么湯健脾胃
小兒胃火旺脾虛熱,如何調理
脾虛的中醫治療方法
兒童鼻炎脾虛的原因
脾虛濕重引大肚腩?中醫妙招來(lái)襲,陳皮助力清濕去熱,刮油通便
“濕氣”最怕這種豆,中老年一周吃2次,利尿消水腫,祛濕健脾
肺腫瘤中藥方劑健脾益氣的有哪些
兒童脾虛白斑怎么調理
小兒脾虛的癥狀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