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腫了可通過(guò)保持口腔衛生、冷敷消腫、使用藥物、調整飲食、手術(shù)治療等方式治療。牙齦腫通常由牙菌斑堆積、牙周炎、智齒冠周炎、外傷、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每日使用軟毛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兩次,配合牙線(xiàn)或沖牙器清潔牙縫,減少牙菌斑堆積。飯后用溫鹽水漱口有助于消炎抑菌。避免用力刷牙或使用硬毛牙刷刺激腫脹部位。牙齦腫可能與口腔清潔不足有關(guān),通常表現為牙齦發(fā)紅、觸碰出血等癥狀。
將冰袋包裹干凈毛巾后貼敷于面部對應腫脹部位,每次15分鐘,間隔1小時(shí)重復。冷敷可收縮血管減輕充血和疼痛,適合外傷或急性炎癥初期。避免冰塊直接接觸皮膚導致凍傷。牙齦腫可能與局部組織損傷有關(guān),通常伴隨自發(fā)痛或咀嚼痛等癥狀。
細菌感染引起的牙齦腫可遵醫囑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膠囊等抗生素,配合復方氯己定含漱液控制炎癥。腫痛明顯時(shí)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鎮痛消炎。中成藥如口炎清顆粒也有助于清熱解毒。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避免自行濫用。
急性期選擇溫涼軟食如粥類(lèi)、蒸蛋,避免辛辣刺激或過(guò)硬食物摩擦腫脹牙齦。增加維生素C豐富的獼猴桃、西藍花等食物促進(jìn)修復。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避免高糖飲食加重感染。保證每日飲水1500毫升以上維持口腔濕潤。
智齒冠周炎反復發(fā)作或形成膿腫時(shí)需行冠周齦瓣切除術(shù),嚴重牙周炎可能需牙齦翻瓣術(shù)。術(shù)后需使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預防感染,24小時(shí)內避免刷牙漱口。全身性疾病相關(guān)牙齦腫應優(yōu)先治療原發(fā)病,如白血病患者需血液科協(xié)同處理。
牙齦腫期間應戒煙限酒,避免熬夜等降低免疫力的行為。定期口腔檢查可早期發(fā)現牙結石或齲齒等誘因,建議每半年進(jìn)行專(zhuān)業(yè)潔牙。若腫脹持續3天未緩解、伴隨發(fā)熱或張口困難,須及時(shí)就診排查頜面部間隙感染等嚴重情況。孕婦及長(cháng)期服藥者出現牙齦腫應主動(dòng)告知醫生用藥史。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179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374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4501次瀏覽
4344次瀏覽
4187次瀏覽
4323次瀏覽
4256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