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失眠的現象越來(lái)越普遍,許許多多的人在漫漫長(cháng)夜里飽受失眠的痛苦折磨。那么對于失眠疾病,患者應該怎么治療它呢?下面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失眠中醫的治療方法。
失眠是常見(jiàn)病,表現為入睡困難,斷斷續續不連貫,而過(guò)早地醒來(lái),醒后不能再繼續睡,有睡眠不足,全身乏力,倦怠感覺(jué),中醫對失眠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最簡(jiǎn)單方便的方法是失眠輕珍丸的使用,健康恢復。近年來(lái)中醫學(xué)對失眠的辨證施治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調理五臟
有學(xué)者認為失眠癥主要表現于肝,波及五臟,統顧五臟實(shí)體病證。提倡“五臟皆有不寐”的整體觀(guān),從肝論治、兼顧他臟、辨證加減的證治體系,并由此制定了失眠癥證治方案。
調節情志
精神情志與不寐關(guān)系密切,由此將不寐分成煩惱型、多疑型、緊張型、抑郁型,分別選用清熱瀉火、疏肝降逆法,滋陰清熱、理氣解郁法、清心寧神、調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調理肝脾
此種中醫理論認為導致失眠癥產(chǎn)生的諸多病因病機均與肝脾失調有關(guān),治療失眠的理法方藥的選擇,應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注重調理肝脾。
遵循晝夜節律
人體的睡眠是一種具有晝夜節律性的生理活動(dòng),失眠則是這種正常睡眠-覺(jué)醒節律紊亂的結果。遵循這一規律,中醫學(xué)者提出了因時(shí)制宜的治療失眠方案。
引火歸根、心腎相交
這一中醫理論認為失眠是火不歸根引起的,治療方案最終需要回到“引火歸根、心腎相交”的問(wèn)題上來(lái),并將失眠分為五型:肝氣郁結型、腎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經(jīng)脈瘀阻型、痰濕阻滯型,進(jìn)行辨證施治。
中醫區別失眠
1.心脾兩虛型 不易入睡,或睡中多夢(mèng),易醒,醒后再難以入睡,或兼心悸、心慌 神疲、乏力、口淡無(wú)味,或食后腹脹,不思飲食,面色萎黃、舌質(zhì)淡、舌苔薄白,脈象緩弱。
2.陰虛火旺型 心煩,失眠,入睡困難,同時(shí)兼有手足心發(fā)熱,盜汗,口渴、咽干,或口舌糜爛,舌質(zhì)紅,或僅舌尖紅,少苔,脈象細數。
3.心腎不交型 心煩不寐,頭暈耳鳴,煩熱盜汗,咽干,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軟,女子月經(jīng)不調。舌尖紅,苔少,脈細數。
4.心虛膽怯型 虛煩不得眠,入睡后又易驚醒,終日惕惕,心神不安,膽怯恐懼,遇事易驚;并有心悸、氣短、自汗等癥狀。舌質(zhì)正?;虻?,脈弦細。
5.肝膽兩虛型 肝病日久,身體虧虛,虛煩而難以入睡或入睡后容易驚醒,終日惕惕,膽怯恐懼,遇事易驚,舌淡,脈細弦等。
0次瀏覽 2025-08-06
0次瀏覽 2025-08-06
0次瀏覽 2025-08-06
0次瀏覽 2025-08-06
0次瀏覽 2025-08-06
0次瀏覽 2025-08-06
0次瀏覽 2025-08-06
0次瀏覽 2025-08-06
0次瀏覽 2025-08-06
0次瀏覽 2025-08-06
0次瀏覽 2025-08-06
0次瀏覽 2025-08-06
193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08-06
0次瀏覽 2025-08-06
0次瀏覽 2025-08-06
0次瀏覽 2025-08-06
0次瀏覽 2025-08-06
0次瀏覽 2025-08-06
0次瀏覽 2025-08-06
720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08-06
4551次瀏覽
4701次瀏覽
4425次瀏覽
4328次瀏覽
4523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