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多少正常 新生兒出現黃疸怎么辦

新生兒黃疸血清膽紅素正常值一般不超過(guò)221微摩爾每升,早產(chǎn)兒不超過(guò)257微摩爾每升。新生兒黃疸可通過(guò)藍光照射、藥物治療、換血療法等方式干預,通常由膽紅素代謝異常、母嬰血型不合、感染等因素引起。
藍光治療是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的有效方法,波長(cháng)425-475納米的藍光可使膽紅素結構異構化,形成水溶性產(chǎn)物經(jīng)膽汁排出。治療期間需遮蓋眼睛及會(huì )陰部,每4小時(shí)監測體溫,光療后可能出現腹瀉、皮疹等副作用。
靜脈注射用人血白蛋白可結合游離膽紅素,減少膽紅素腦病風(fēng)險;肝酶誘導劑如苯巴比妥可增強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益生菌制劑可促進(jìn)腸道菌群建立,阻斷膽紅素腸肝循環(huán)。藥物使用需嚴格遵循醫囑。
當血清總膽紅素超過(guò)342微摩爾每升,或出現嗜睡、肌張力減低等膽紅素腦病征兆時(shí),需采用雙倍血容量換血術(shù)。該方法能快速清除抗體致敏紅細胞及血漿游離抗體,適用于母嬰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黃疸。
新生兒肝臟UDP-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不足,腸肝循環(huán)增加,導致未結合膽紅素蓄積。這種情況多表現為生后2-3天出現皮膚黃染,4-5天達高峰,7-10天消退。加強喂養可促進(jìn)膽紅素排泄。
ABO或Rh血型不合可引起免疫性溶血,導致黃疸在24小時(shí)內出現并迅速加重,伴有貧血、肝脾腫大。需監測血紅蛋白及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嚴重者需進(jìn)行免疫球蛋白靜脈注射治療。
母乳喂養兒應按需哺乳,每日8-12次促進(jìn)排便;配方奶喂養需保證每日奶量150-180毫升每公斤體重。觀(guān)察黃疸變化時(shí)應在自然光下按壓皮膚,注意鞏膜黃染程度。保持室溫24-26攝氏度,避免低體溫影響膽紅素代謝。若黃疸持續超過(guò)兩周,或大便呈陶土色,需警惕膽汁淤積癥可能,應及時(shí)就醫排查膽道閉鎖等疾病。
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可以治好嗎
復禾遷移
新生兒腦炎癥狀是什么引起
復禾遷移
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能查出來(lái)嗎
復禾遷移
新生兒肚臍感染敗血癥有什么癥狀
復禾遷移
新生兒重度肺動(dòng)脈高壓能治嗎
復禾遷移
新生兒敗血癥治療原則
復禾遷移
新生兒顱內感染一般多久能好起來(lái)正常
復禾遷移
新生兒驚厥能治好嗎
復禾遷移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xiàn)答疑
立即咨詢(x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