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沒(méi)有明確的證據情況下,一般的做法是當有癥狀加重或者影像學(xué)檢查發(fā)現腫瘤有進(jìn)展時(shí),可以較早的進(jìn)行治療干預。因為當有這些表現存在時(shí),腫瘤有60~70%的可能性去分化為高度惡性,那種情況就預示著(zhù)會(huì )有更加糟糕的預后。然而早期干預是否會(huì )減少腫瘤的惡性轉化,尚不得而知。
一般地,早期足量的腫瘤組織取材很重要,因為非強化的腫瘤不一定就是低度惡性膠質(zhì)瘤,也有可能是間變膠質(zhì)瘤,另外還可以判定腫瘤是否有最近新發(fā)現的1p/19q 染色體的缺乏。
對那些年齡小于40歲的而且腫瘤得到全切的病人(低危險組),間歇性的MRI檢查和臨床癥狀隨訪(fǎng)是個(gè)可行的治療方案。
對于有殘余腫瘤的病人或者病人年齡大于40歲,我們主張進(jìn)行放療,尤其是當腫瘤較大或者再次手術(shù)的可能性因為腫瘤毗鄰功能區而收限。當進(jìn)行放療時(shí),一級證據認為低劑量給予是治療的標準(典型的為劑量50Gy,每部分1.8Gy,覆蓋周?chē)?cm的范圍)。
對那些年輕的且腫瘤含有1p/19q染色體的缺失的病人,可以首先開(kāi)始或者在復發(fā)后首先進(jìn)行化療,為的是盡可能延遲放療。
0次瀏覽 2025-08-05
0次瀏覽 2025-08-05
0次瀏覽 2025-08-05
0次瀏覽 2025-08-05
0次瀏覽 2025-08-05
136次瀏覽 2025-03-21
348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08-05
0次瀏覽 2025-08-05
0次瀏覽 2025-08-05
0次瀏覽 2025-08-05
0次瀏覽 2025-08-05
0次瀏覽 2025-08-05
0次瀏覽 2025-08-05
0次瀏覽 2025-08-05
0次瀏覽 2025-08-05
0次瀏覽 2025-08-05
0次瀏覽 2025-08-05
0次瀏覽 2025-08-05
0次瀏覽 2025-08-05
0次瀏覽 2025-08-05
0次瀏覽 2025-08-05
4514次瀏覽
4497次瀏覽
4323次瀏覽
4564次瀏覽
4513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