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煲什么清熱祛濕
赤小豆清熱祛濕可搭配薏米、茯苓、冬瓜等食材,薏米利水滲濕、茯苓健脾寧心、冬瓜解暑化濕。
赤小豆與薏米同屬利水滲濕藥材,兩者配伍增強祛濕效果。薏米性微寒,歸脾肺腎經(jīng),能促進(jìn)水分代謝,緩解肢體浮腫。制作時(shí)取赤小豆30克、薏米20克浸泡2小時(shí)后煮沸,轉小火煲1小時(shí),適合濕熱型肥胖及濕疹人群。虛寒體質(zhì)者可加生姜3片調和藥性。
茯苓健脾滲濕的特性可彌補赤小豆偏重利水的不足。取赤小豆40克、茯苓15克、陳皮5克共同煎煮,對脾虛濕盛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黏膩效果顯著(zhù)。茯苓含多糖成分能調節腸道菌群,建議每周食用2-3次,慢性腹瀉者需減少用量。
冬瓜皮富含鉀元素,與赤小豆協(xié)同增強利尿功能。選用帶皮冬瓜200克切塊,與赤小豆50克、瘦肉100克燉煮,適合暑濕季節食用。此方含丙醇二酸能抑制糖類(lèi)轉化,糖尿病患者可常服。腎功能不全者應控制每日飲湯量在300毫升以?xún)取?/p>
土茯苓解毒除濕功效突出,與赤小豆搭配適用于皮膚癤腫。取土茯苓20克、赤小豆30克、金銀花10克煎水代茶,對濕熱型痤瘡有改善作用。土茯苓需久煎1.5小時(shí)以上釋放有效成分,孕婦及低血壓患者慎用。
芡實(shí)固腎澀精的作用可平衡赤小豆的利尿特性。將赤小豆、芡實(shí)各25克與山藥50克煮粥,改善脾腎兩虛型夜尿頻多。芡實(shí)含淀粉酶抑制劑,血糖偏高者宜在早餐食用,消化不良人群應延長(cháng)燉煮時(shí)間至2小時(shí)。
濕熱體質(zhì)日??稍黾佑衩醉毑?、荷葉粥等食療,配合八段錦雙手托天理三焦式促進(jìn)水液運行。避免長(cháng)期處于潮濕環(huán)境,梅雨季節可用蒼術(shù)、艾葉熏蒸房間。赤小豆膳食每周不超過(guò)4次,嚴重水腫需結合針灸陰陵泉、豐隆等穴位。存儲時(shí)注意防蟲(chóng)蛀,隔年陳豆藥效下降明顯。
健脾祛濕的中藥會(huì )引起腹瀉嗎
復禾遷移
健脾祛濕最好的藥物是什么
復禾遷移
喝姜茶可以祛濕嗎
復禾遷移
吃生姜能祛濕氣嗎
復禾遷移
泡腳祛濕驅寒用什么中藥材好
復禾遷移
用什么泡腳祛濕排毒
復禾遷移
蓮子跟什么搭配煲湯清熱解毒
復禾遷移
用什么泡腳祛濕效果最好
復禾遷移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xiàn)答疑
立即咨詢(x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