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熱病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等癥狀。
知母性寒味苦,歸肺胃腎經(jīng),能清除實(shí)熱和虛火。對于外感熱病引起的高熱煩渴、汗出不解等癥狀,常與石膏配伍使用。知母可抑制多種病原微生物生長(cháng),減輕炎癥反應,降低體溫中樞敏感性。
知母含有知母皂苷等成分,能促進(jìn)唾液和消化液分泌。對于肺陰虛導致的干咳少痰、咽喉干燥,常與麥冬、沙參同用。知母可修復受損的呼吸道黏膜,改善腺體分泌功能。
知母通過(guò)調節水液代謝緩解口渴癥狀。適用于糖尿病等內熱傷津導致的多飲多尿,多與天花粉、葛根配伍。其活性成分能改善胰島功能,調節滲透壓平衡。
知母對陰虛火旺引起的午后潮熱、盜汗有顯著(zhù)效果,常與黃柏組成經(jīng)典藥對。其機制可能與調節下丘腦-垂體-靶腺軸功能,抑制過(guò)度免疫反應有關(guān)。
知母所含黏液質(zhì)能潤滑腸道,改善腸燥便秘。老年津虧或產(chǎn)后血虛便秘者,可配伍火麻仁、當歸使用。知母能增強腸蠕動(dòng),促進(jìn)腸內容物排出。
使用知母時(shí)需注意脾胃虛寒者慎用,長(cháng)期大量服用可能引起腹瀉。建議在中醫師指導下根據體質(zhì)配伍用藥,煎煮時(shí)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揮發(fā)。日??纱钆浒俸?、玉竹等滋陰食材調理,避免與辛辣燥熱食物同食。服藥期間出現食欲減退或大便溏泄應減量或停用,孕婦及陽(yáng)虛畏冷者禁用。
607次瀏覽 2025-11-22
84次瀏覽 2025-11-22
39次瀏覽 2025-11-22
108次瀏覽 2025-11-22
73次瀏覽 2025-11-22
370次瀏覽 2024-09-25
179次瀏覽 2025-11-22
64次瀏覽 2025-11-22
171次瀏覽 2025-11-22
119次瀏覽 2025-11-22
153次瀏覽 2025-11-22
912次瀏覽 2023-09-06
73次瀏覽 2025-11-22
154次瀏覽 2025-11-22
132次瀏覽 2025-11-22
123次瀏覽 2025-11-22
150次瀏覽 2025-11-22
43次瀏覽 2025-11-22
0次瀏覽 2025-11-22
340次瀏覽 2025-11-22
127次瀏覽 2025-11-22
68次瀏覽 2025-11-22
1084次瀏覽
695次瀏覽
903次瀏覽
781次瀏覽
964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