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肝臟炎癥,主要危害包括肝功能損傷、傳染性強、重癥風(fēng)險及公共衛生負擔。甲型肝炎的危害主要有急性肝炎癥狀、肝功能異常、暴發(fā)性肝炎風(fēng)險、慢性化概率低但存在長(cháng)期影響、易在密集人群中暴發(fā)傳播。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通常表現為急性肝炎癥狀,包括發(fā)熱、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及黃疸。黃疸表現為皮膚和鞏膜黃染,尿液顏色加深,糞便顏色變淺。這些癥狀通常在感染后2-6周出現,持續數周后逐漸消退。兒童感染后癥狀可能較輕或無(wú)黃疸表現,但成人癥狀往往更為明顯。
甲型肝炎會(huì )導致肝功能指標顯著(zhù)升高,包括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水平可超過(guò)正常值10倍以上。血清膽紅素水平升高反映肝臟處理膽紅素能力下降。凝血酶原時(shí)間延長(cháng)提示肝臟合成功能受損。這些異常通常隨著(zhù)疾病恢復而逐漸正?;?,但嚴重時(shí)可能導致凝血功能障礙。
少數甲型肝炎患者可能發(fā)展為暴發(fā)性肝炎,表現為急性肝衰竭。這種情況在原有慢性肝病患者中風(fēng)險更高。暴發(fā)性肝炎會(huì )出現意識障礙、出血傾向、腹水等嚴重癥狀,病死率較高,需要緊急肝移植治療。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也更容易出現重癥表現。
雖然甲型肝炎不會(huì )慢性化,但部分患者恢復期可能持續數月,表現為持續乏力、肝功能輕度異常。極少數病例可能出現復發(fā)型肝炎。有研究顯示甲型肝炎感染后可能增加日后患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風(fēng)險。妊娠期感染可能增加早產(chǎn)和低出生體重兒的概率。
甲型肝炎主要通過(guò)糞-口途徑傳播,病毒在感染者糞便中大量存在。污染的水源或食物可導致大規模暴發(fā)。生食受污染的貝類(lèi)是高危因素。密切接觸者如家庭成員、幼兒園兒童容易發(fā)生續發(fā)病例。在衛生條件差的地區,甲型肝炎流行率較高。
預防甲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疫苗,高危人群如旅行者、男男性行為者、慢性肝病患者建議接種。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生食海鮮,飯前便后洗手。出現疑似癥狀應及時(shí)就醫隔離治療?;颊吲判刮镄鑷栏裣咎幚?。加強公共衛生監測可有效控制疫情傳播?;謴推趹⒁庑菹?,避免飲酒和肝毒性藥物,定期復查肝功能直至完全恢復。
107次瀏覽 2025-09-28
78次瀏覽 2025-09-28
107次瀏覽 2025-09-28
401次瀏覽 2024-09-25
278次瀏覽 2025-09-28
92次瀏覽 2025-09-28
244次瀏覽 2025-09-28
130次瀏覽 2025-09-28
138次瀏覽 2025-09-28
155次瀏覽 2025-09-28
172次瀏覽 2025-09-28
91次瀏覽 2025-09-28
275次瀏覽 2025-09-28
178次瀏覽 2025-09-28
329次瀏覽 2025-09-28
201次瀏覽 2025-09-28
229次瀏覽 2025-09-28
174次瀏覽 2025-03-21
401次瀏覽 2025-09-28
760次瀏覽 2025-09-28
109次瀏覽 2025-09-28
363次瀏覽 2025-09-28
289次瀏覽
195次瀏覽
109次瀏覽
279次瀏覽
5065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