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zhù)我們身邊的疾病增多,況且我們對疾病也不了解,例如腎衰竭是臨床常見(jiàn)的病癥、分急性和慢性,急性腎衰竭(ARF)若能準確診斷合理治療、常能痊愈或緩解,然而治療的前提就是正確的診斷,那么診斷腎衰竭都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我們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診斷腎衰竭的幾個(gè)方法
1、病期長(cháng)短是區分急、慢性腎衰竭的基礎。CRF50例中竟有半數病期不足1年、其中三分之一起病較急、病期少于3個(gè)月。因此、病期長(cháng)短作為論斷依據尤其是CRF并不可靠。文獻資料顯示、經(jīng)腎活檢后更改診斷的比例較高。
2、目前國內已普及用B超測量腎臟大小。一般認為腎臟體積增大見(jiàn)于A(yíng)RF、腎臟體積縮小見(jiàn)于慢性腎衰。資料顯示無(wú)論急或慢腎衰、腎臟真正增大或縮小者僅各占三分之一、多數病例腎臟大小正常、這一部分人應用B超測腎臟大小對急、慢性腎衰鑒別無(wú)幫助。最近我們發(fā)現B超下測量腎實(shí)質(zhì)厚度較測腎體積大小更有意義。
3、指甲肌酐測定是一項無(wú)創(chuàng )、簡(jiǎn)便的檢查方法、其測定值反應三個(gè)月前血肌酐水平。對于隱匿起病或病史不詳、腎臟大小正常的患者、指甲肌酐測定可了解3個(gè)月前腎功能、其特異度達百分之八十、可作為以上兩項資料的彌補。
4、貧血是CRF臨床表現之一、已載入教科書(shū)、作為ARF與CRF鑒別點(diǎn)之一、100例的分析ARF和CRF患者貧血的檢出率和嚴重程度無(wú)明顯差異。
5、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是CRF的臨床表現。有病例顯示有半數尿比重低于1.015、腎活檢組織有明顯小管間質(zhì)病變、這一現象可解釋ARF的尿比重下降。
6、尿細胞學(xué)及其他有形成分檢查在臨床診斷中不容忽視。尿沉渣中腎小管細胞總數、壞死細胞數、管型數及類(lèi)別、常提示腎小管壞死。其數量愈多病情愈嚴重、腎功能愈差;急性間質(zhì)性腎炎急腎衰時(shí)尿沉渣中出現嗜酸細胞;尿中大量紅細胞、特別是紅細胞管型提示腎小球腎炎引起急腎衰。
7、ARF尤其急性腎小管壞死時(shí)、尿酶、刷狀緣抗原、尿腺苷結合蛋白水平上升也利于鑒別診斷。
好了,以上就是我們關(guān)于腎衰竭有哪些診斷方法的詳細介紹,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lái)幫助,也祝愿大家可以早日恢復健康。
0次瀏覽 2025-07-09
0次瀏覽 2025-07-09
0次瀏覽 2025-07-09
0次瀏覽 2025-07-09
0次瀏覽 2025-07-09
0次瀏覽 2025-07-09
0次瀏覽 2025-07-09
0次瀏覽 2025-07-09
0次瀏覽 2025-07-09
0次瀏覽 2025-07-09
0次瀏覽 2025-07-09
651次瀏覽 2023-07-26
0次瀏覽 2025-07-09
0次瀏覽 2025-07-09
0次瀏覽 2025-07-09
0次瀏覽 2025-07-09
0次瀏覽 2025-07-09
146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07-09
0次瀏覽 2025-07-09
0次瀏覽 2025-07-09
0次瀏覽 2025-07-09
4086次瀏覽 2025-01-17
4173次瀏覽 2024-11-07
3985次瀏覽 2025-02-27
3985次瀏覽 2024-12-30
4052次瀏覽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