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隨著(zhù)中藥文化的發(fā)達發(fā)展,我們很多的疾病也慢慢習慣用中醫來(lái)進(jìn)行治療,治痔瘡也是如此。事實(shí)上,中醫對痔瘡的治療效果還是很不錯的。那么,哪些中藥方能夠治療痔瘡呢?
中藥方劑(一)
【辨證】風(fēng)濕燥熱侵襲臟腑,陰陽(yáng)失調,氣血縱橫,經(jīng)脈交錯,濁氣瘀血下注。
【治法】清熱解毒,除濕消腫,涼血散瘀。
【方名】治痔湯。
【組成】蒲公英30克,黃柏30克,赤芍30克,丹皮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
【用法】水煎外用,每日1劑,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過(guò)濾去渣,將藥液倒入普通搪瓷盆內,患者趁熱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鐘。
【出處】鄒桃生方。
中藥方劑(二)
【辨證】濕熱內生,氣血運行不暢,經(jīng)絡(luò )阻滯,瘀血濁氣下注肛門(mén)。
【治法】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潤腸通便,化濕通路,軟堅散結,收澀固脫,止血定痛,適用于痔瘡。
【方名】消痔湯。
【組成】烏梅10克,五倍子10克,苦參15克,射干10克,炮山甲10克,煅牡蠣30克,火麻仁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凌朝光方。
中藥方劑(三)
【辨證】中焦濕熱下注。
【治法】清熱利濕,潤腸止血。
【方名】甘旱蜜湯。
【組成】莧菜30克,生甘草10克,旱蓮草30克,蜂蜜10毫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服時(shí)加蜜糖10毫升。1~2次煎液內服,第3次煎液外用熏洗肛門(mén)。
【出處】黃洪坤方。
中藥方劑(四)
【辨證】血熱毒火內盛,瘀血濁氣下注。
【治法】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活血止痛,逐淤消痔。
【方名】槐花消痔湯。
【組成】槐花15克,槐角15克,生地12克,黃連10克,銀花12克,黃柏10克,滑石15克,當歸12克,升麻6克,柴胡6克,枳殼6克,黃芩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中藥方劑(五)
【辨證】中焦濕熱,下注挾寒濕。
【治法】清腸利濕,止血,適用于痔瘡。
【方名】加味槐榆合劑。
【組成】槐花10克,地榆10克,仙鶴草15克,旱蓮草15克,側柏葉15克,枳殼10克,黃芩5克,胡麻仁15克,菜莧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藥煎液熏洗肛門(mén)。
【出處】黃洪坤方。
以上這些方法,都是我們常用的一些方子,治痔瘡,效果相對來(lái)說(shuō)都是很不錯的。有時(shí)候,我們的治療是需要運用中醫上的理論才能夠取得好的效果的。希望這些對大家都能夠有所幫助。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638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843次瀏覽
0次瀏覽
4288次瀏覽
4479次瀏覽
4376次瀏覽
4304次瀏覽
4397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