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油燙傷起水泡后可通過(guò)冷水沖洗、消毒處理、保護創(chuàng )面、外用藥物、就醫處理等方式治療。燙傷通常由高溫液體接觸皮膚導致表皮損傷引起。
燙傷后立即用流動(dòng)冷水沖洗15-20分鐘,水流不宜過(guò)急,水溫保持在15-25攝氏度。冷水沖洗能降低皮膚溫度,減少熱力對深層組織的持續損傷,緩解疼痛感。注意避免使用冰水或冰塊直接冷敷,防止凍傷。
用生理鹽水或稀釋碘伏清潔創(chuàng )面,動(dòng)作需輕柔避免弄破水泡。消毒后可涂抹莫匹羅星軟膏預防感染,若水泡已破潰需用無(wú)菌紗布覆蓋。禁止使用牙膏、醬油等民間偏方涂抹傷口。
完整的水泡具有保護作用,可用無(wú)菌紗布松散包扎,避免摩擦和壓迫。若水泡直徑超過(guò)2厘米或位于關(guān)節處,需由醫生處理。日常保持創(chuàng )面干燥,洗澡時(shí)用防水敷料保護。
淺二度燙傷可遵醫囑使用磺胺嘧啶銀乳膏、濕潤燒傷膏促進(jìn)愈合。疼痛明顯時(shí)可短期外用利多卡因凝膠。避免使用紅藥水、紫藥水等有色消毒劑影響傷口觀(guān)察。
出現大面積燙傷、水泡發(fā)黑化膿、發(fā)熱寒戰等癥狀需立即就醫。深度燙傷可能需清創(chuàng )植皮手術(shù),醫生會(huì )根據情況開(kāi)具頭孢克洛分散片等口服抗生素預防感染。
燙傷恢復期需保持高蛋白飲食,適量食用雞蛋、魚(yú)肉等優(yōu)質(zhì)蛋白促進(jìn)組織修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飲水1500-2000毫升。創(chuàng )面愈合后注意防曬,新生皮膚可涂抹維生素E乳預防色素沉著(zhù)。日常烹飪建議使用防濺油罩,操作熱油時(shí)佩戴長(cháng)袖防護手套,油溫控制在180攝氏度以下可有效減少濺燙風(fēng)險。
132次瀏覽 2025-11-19
105次瀏覽 2025-11-19
153次瀏覽 2025-11-19
224次瀏覽 2025-11-19
420次瀏覽 2025-11-19
0次瀏覽 2025-11-19
371次瀏覽 2025-11-19
743次瀏覽 2023-08-28
202次瀏覽 2025-11-19
178次瀏覽 2025-11-19
174次瀏覽 2025-11-19
715次瀏覽 2024-01-05
176次瀏覽 2025-11-19
181次瀏覽 2025-11-19
0次瀏覽 2025-11-19
0次瀏覽 2025-11-19
286次瀏覽 2025-11-19
207次瀏覽 2025-11-19
0次瀏覽 2025-11-19
135次瀏覽 2025-11-19
184次瀏覽 2025-11-19
363次瀏覽 2025-11-19
719次瀏覽
657次瀏覽
1208次瀏覽
665次瀏覽
804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