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霉素是一種廣譜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療由敏感菌引起的多種感染性疾病。氯霉素的作用機制是通過(guò)抑制細菌蛋白質(zhì)合成,從而發(fā)揮抗菌效果。氯霉素對革蘭陽(yáng)性菌、革蘭陰性菌、立克次體、支原體等均有抑制作用,臨床常用于治療傷寒、副傷寒、腦膜炎、眼部感染等疾病。
氯霉素對多種細菌具有抑制作用,包括革蘭陽(yáng)性菌如鏈球菌、葡萄球菌,革蘭陰性菌如大腸桿菌、沙門(mén)氏菌等。此外,氯霉素對立克次體、支原體等病原體也有一定效果。其廣譜抗菌特性使其在臨床上有較廣泛的應用范圍。
氯霉素通過(guò)可逆性地結合細菌核糖體的50S亞基,阻止肽鏈延長(cháng),從而抑制細菌蛋白質(zhì)合成。這種作用機制使其對生長(cháng)繁殖期的細菌具有較強殺菌效果,但對靜止期細菌作用較弱。
氯霉素具有良好的組織穿透性,能夠通過(guò)血腦屏障進(jìn)入腦脊液,因此在治療中樞神經(jīng)系統感染如細菌性腦膜炎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同時(shí),氯霉素也能很好地滲透到眼內組織,適用于眼部感染的治療。
氯霉素是治療傷寒、副傷寒的首選藥物之一,對這類(lèi)疾病有顯著(zhù)療效。此外,在治療立克次體感染如斑疹傷寒、Q熱等方面,氯霉素也有較好效果。對于其他抗生素治療無(wú)效的嚴重感染,氯霉素可作為備選治療方案。
使用氯霉素需注意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包括骨髓抑制、灰嬰綜合征等。長(cháng)期或大劑量使用可能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嚴重血液系統毒性。因此,臨床使用時(shí)應嚴格掌握適應癥,監測血常規變化,避免不必要的長(cháng)期用藥。
使用氯霉素期間應注意定期檢查血常規,發(fā)現異常應及時(shí)就醫。避免與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的藥物合用,用藥期間不宜飲酒。孕婦、哺乳期婦女及新生兒應慎用,必須使用時(shí)應在醫生指導下嚴格控制劑量。治療期間應保持充足休息,均衡飲食,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和鐵劑,有助于減輕藥物不良反應。如出現發(fā)熱、咽痛、異常出血等癥狀應立即停藥并就醫。
199次瀏覽 2025-10-05
247次瀏覽 2025-10-05
195次瀏覽 2025-10-05
174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10-05
0次瀏覽 2025-10-05
112次瀏覽 2025-10-05
125次瀏覽 2025-10-05
191次瀏覽 2025-10-05
259次瀏覽 2025-10-05
104次瀏覽 2025-10-05
415次瀏覽 2025-10-05
106次瀏覽 2025-10-05
431次瀏覽 2025-10-05
0次瀏覽 2025-10-05
436次瀏覽 2025-10-05
90次瀏覽 2025-10-05
80次瀏覽 2025-10-05
202次瀏覽 2025-10-05
0次瀏覽 2025-10-05
330次瀏覽 2025-10-05
370次瀏覽 2024-09-25
150次瀏覽
298次瀏覽
199次瀏覽
330次瀏覽
265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