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需立即采取搶救措施,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暢、氧療、機械通氣、藥物治療、生命體征監測等方式。急性呼吸衰竭通常由肺部疾病、心臟疾病、神經(jīng)系統疾病、中毒、創(chuàng )傷等原因引起。
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時(shí)進(jìn)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kāi)。對于意識障礙患者,需采取側臥位防止舌后墜阻塞氣道。若存在異物阻塞,需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或負壓吸引裝置清除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是搶救急性呼吸衰竭的首要步驟,可有效改善缺氧狀態(tài)。
立即給予高濃度氧氣吸入,可采用鼻導管、面罩或無(wú)創(chuàng )通氣等方式。對于嚴重低氧血癥患者,需使用儲氧面罩或高流量氧療。氧療過(guò)程中需密切觀(guān)察血氧飽和度變化,避免氧中毒。氧療可快速提高血氧分壓,糾正組織缺氧,為后續治療爭取時(shí)間。
對于嚴重呼吸衰竭患者,需及時(shí)進(jìn)行機械通氣治療。無(wú)創(chuàng )通氣適用于意識清醒、能配合的患者。有創(chuàng )通氣適用于昏迷、呼吸停止或嚴重病例。機械通氣可有效維持通氣功能,改善氣體交換,減輕呼吸肌疲勞。通氣過(guò)程中需根據血氣分析結果調整參數。
根據病因使用相應藥物,如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zhì)激素、呼吸興奮劑、抗生素等。支氣管哮喘患者可霧化吸入沙丁胺醇氣霧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可使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注射液,呼吸中樞抑制患者可使用尼可剎米注射液。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持續監測心率、血壓、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等指標。定期進(jìn)行血氣分析評估治療效果。建立靜脈通道維持循環(huán)穩定。對于休克患者需快速補液并使用血管活性藥物。監測可及時(shí)發(fā)現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提高搶救成功率。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搶救后需轉入重癥監護病房繼續治療?;謴推趹苊鈩×疫\動(dòng),保證充足休息。飲食以易消化、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為主,如雞蛋羹、魚(yú)肉粥、新鮮蔬菜等。戒煙限酒,避免接觸刺激性氣體。遵醫囑進(jìn)行呼吸功能鍛煉,如腹式呼吸、縮唇呼吸等。定期復查肺功能,預防復發(fā)。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時(shí)及時(shí)就醫。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714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187次瀏覽 2025-07-15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4354次瀏覽
4199次瀏覽
4269次瀏覽
4410次瀏覽
4425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