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便秘的理解----患者和肛腸科醫生對便秘的理解可能是不一樣的,以下癥狀可作為診斷便秘的參考。
(1)排便費力。
(2)排便為塊(球)狀或硬便。
(3)有排便不盡感。
(5)需要用手操作(如手指輔助排便、盆底支撐排便)以促進(jìn)排便。
(6)排便少于每周3次。
(7)須用瀉劑、灌腸等手段維持排便。
有以上2條或多條,癥狀出現時(shí)間超過(guò)6個(gè)月,就應該考慮患有便秘。
2.便秘治療中存在的問(wèn)題
(1)瀉劑使用不當 只要能導瀉,用什么瀉劑都行----忽視了瀉劑的毒副作用。
(2)治不治無(wú)所謂----對便秘的危害缺乏足夠認識。
(3)太看重瀉劑、灌腸等手段對便秘的效果,忽視飲食起居等對便秘的基礎調節作用。
3.便秘的治療
(1)飲食起居調節(規律的生活,足夠的食量、蔬菜、水果和飲水)。
(2)藥物治療(栓劑如太寧栓、馬應龍、九華痔瘡栓等;瀉劑如芪蓉潤腸口服液、麻仁軟膠囊、舒泰清散劑、通泰膠囊等)。
(3)外科手術(shù)
發(fā)病兩年以上,經(jīng)6個(gè)月以上系統治療無(wú)效,也可以通過(guò)外科手術(shù)治愈。
49429次播放
80091次播放
67415次播放
59522次播放
26720次瀏覽
64578次瀏覽
50140次瀏覽
58955次瀏覽
57065次瀏覽
58714次播放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638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187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4306次瀏覽
4289次瀏覽
4263次瀏覽
4351次瀏覽
4274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