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肉芽腫潛伏期多久?中醫如何治療腹股溝肉芽腫?

博禾醫生
腹股溝肉芽腫是慢性、輕度感染的性感染疾病,由于肉芽腫莢膜桿菌,該菌在感染組織的單核細胞中表現為卵圓行小體,稱(chēng)為杜諾凡小體(Donoyanbody),因此本病又稱(chēng)杜諾凡病(Donovanosis)。這是一種慢性傳染病,以肉芽組織增生性斑塊為主要征點(diǎn),肛門(mén)、外陰好發(fā)部位,形成無(wú)痛性潰瘍,可自行接種。
本病潛伏期為10-40天,平均17天。好發(fā)部位為生殖器、腹股溝和肛周,男性以包皮、冠狀溝、陰莖體、龜頭和系帶為主,女性以小陰唇、大陰唇為主。一般來(lái)說(shuō),男性比女性多。開(kāi)始發(fā)病時(shí)為單個(gè)或多個(gè)皮下結節,潰爛侵蝕形成界限清晰的潰瘍,逐漸增大形成牛肉紅色肉芽組織,邊緣呈滾動(dòng)狀隆起,組織脆弱,接觸容易出血,但不痛。潰瘍表面有很多臟而臭的分泌物,自己接種可以在邊緣傳播成衛星狀的損傷。少數可通過(guò)血行或淋巴途徑播散到全身其他部位。損傷可波及腹股溝皮下,容易被誤認為淋巴結受損,因此有假橫截面。生殖器和腹股溝部分潰瘍變大變深,長(cháng)期不愈,生殖器、尿道、肛門(mén)破損、破損,形成瘺管、肥厚性瘢痕,有色素脫落。
腹股溝肉芽腫的中醫療法
中醫根據初瘡的位置,皮膚損傷紅腫,疼痛輕重,肉芽腫的大小和潰瘍的深度,結合潰瘍表面是否有膿血和全身狀況,根據舌脈狀況進(jìn)行鑒別。一般來(lái)說(shuō),初瘡多為濕熱夾毒,腹股溝虛假橫向夾痰熱積累,肉芽腫多為淤血內阻,后期多伴肝腎陰虛。
濕熱夾毒證的腹股溝肉芽腫,生殖器發(fā)生丘疹和皮下結節,疼痛,很快表面發(fā)生糜爛形成潰瘍,滲出液伴有發(fā)熱、納差,舌質(zhì)紅、舌苔黃、脈滑數。這是因為濕熱毒物侵入肝脈。治療應該清熱利濕解毒。
常用方藥為二妙散合五味消毒飲:黃柏10g,蒼術(shù)10g,薏苡仁30g,車(chē)前子10g,土茯苓30g,蒲公英30g,野菊花10g,天葵子10g,地丁草10g。方中以黃柏、蒼術(shù)為主藥清熱干濕,薏米、車(chē)前子配主藥清熱利濕,土茯苓、蒲公英、野菊、天葵、地丁草清熱解毒。濕熱重者可加龍膽草10g毒熱重者可加白花蛇舌草30g痰熱者可加川貝母10g。
痰毒積聚證腹股溝肉芽腫,可見(jiàn)腹股溝假性橫梁形成,皮核連接,有的結核間相互融合成塊,推動(dòng)不動(dòng),自覺(jué)疼痛,舌紅,舌苔黃,脈弦滑。這是因為痰毒積累,氣血淤滯。治療應清熱解毒,柔軟散結。
常用方藥為五神湯合消息丸加減:金銀花10g、翹曲10g、黃柏10g、澤瀉10g、茯苓20g、玄參20g、蠔30g(先煎)浙江貝母10g、香附10g、陳皮10g、白僵蠶10g、青皮10g、法半夏10g、甘草6g。方中金銀花、連翹、黃柏為主藥,清熱解毒;澤瀉、茯苓健脾利濕;玄參、煅牡蠣、浙貝母軟堅散結;香附、陳皮、白僵蠶、青皮、法半夏、甘草均配合主藥理氣、化痰。全方共奏清熱解毒,軟堅散結之效。如毒熱重者,加入白花蛇舌草30g陰虛者,加入生地、沙參各10g肝火旺盛者,加入黃芩、青黛各10g。
氣血瘀滯證腹股溝肉芽腫,由陰部和腹股溝肉芽腫形成,局部疼痛,肉芽腫高,邊緣卷起,質(zhì)地硬,全身消瘦,飲食不香,舌頭暗,脈弦細。這是因為氣血瘀阻,與毒熱、痰飲搏斗,形成陰部和腹股溝肉芽腫。氣血瘀阻礙局部疼痛。肉芽腫高,邊緣卷起,質(zhì)地硬,氣血瘀阻。由于氣血瘀阻,血瘀不會(huì )產(chǎn)生氣血,全身消瘦,飲食不好吃。舌頭暗,脈弦細也是氣血瘀阻的時(shí)候。治療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
常用藥物為血府逐瘀湯和五味消毒飲料加減:川芹10g、桃仁10g、紅花10g、桔梗10g、牛膝10g、野菊20g、天葵30g、玄參20g、蒲公英30g、赤芍10g、甘草10g。方中以川芎、桃仁、紅花、赤芍活血化瘀;桔梗、牛膝調和氣血,調理氣機;野菊花、天葵子、蒲公英清熱解毒;玄參軟堅散結;甘草調和諸藥。肉芽腫質(zhì)地硬者,可加入穿山甲10g,地龍10g;疼痛明顯者,可加入三七粉、莪術(shù)各適量。
肝腎不足證的腹股溝肉芽腫,可見(jiàn)于肉芽腫及潰瘍破潰,日久不愈,可有潮熱骨蒸,面色少華,精神倦怠,頭昏氣短,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這是由于肝腎不足,虛火內熾,故皮核破潰。日久不愈,肝腎不足則可有潮熱骨蒸,面色少華,精神倦怠,頭昏氣短,手足心熱。舌頭紅,苔少,脈細數是肝腎不足的時(shí)候。治療應該滋養肝腎。
常用藥物為六味地黃丸加減:熟地黃10g、山羊10g、山藥10g、澤瀉10g、茯苓10g、丹皮10g、麥冬10g、沙參10g、地骨皮10g、陳皮10g、甘草10g。方中熟地黃、山山山山藥為主藥,滋養肝腎陰澤瀉、茯苓、丹皮配合主藥,腹瀉其馀麥冬、沙參、地骨皮清瀉虛熱陳皮、甘草調和脾胃。肉芽腫硬的人,穿山甲10g,鰻魚(yú)20g;有毒熱的人,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加30g。
中醫治療性早熟效果怎么樣
復禾遷移
腸穿孔中醫怎么治療
復禾遷移
產(chǎn)后缺乳中醫辨證論治
復禾遷移
腸結節中醫辨證與治療
復禾遷移
中醫微針埋線(xiàn)怎么調理卵巢
復禾遷移
產(chǎn)后有必要中醫調理嗎
復禾遷移
宮寒到底是什么引起的中醫
復禾遷移
中醫說(shuō)的生姜是老姜還是嫩姜
復禾遷移
男人偏瘦中醫怎么調理
復禾遷移
網(wǎng)球肘看中醫還是西醫
復禾遷移
中醫講冬天適合爬山嗎
復禾遷移
中醫治療梅毒會(huì )轉陰嗎
復禾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