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炎患者便血可能與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感染性結腸炎、缺血性結腸炎、結腸癌等因素有關(guān)。結腸炎患者便血通常由炎癥損傷腸黏膜、血管破裂、腫瘤侵蝕等原因引起,表現為糞便帶血或黏液膿血便。
1、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病變主要累及結腸黏膜層。炎癥反復發(fā)作會(huì )導致黏膜糜爛、潰瘍形成,當潰瘍面侵犯血管時(shí)會(huì )引起便血?;颊叱0橛懈篂a、腹痛、里急后重感等癥狀。治療可遵醫囑使用美沙拉秦腸溶片、柳氮磺吡啶腸溶片、氫化可的松注射液等藥物控制炎癥。
2、克羅恩病
克羅恩病是一種可累及全消化道的慢性肉芽腫性炎癥,結腸受累時(shí)可出現便血。病變穿透腸壁全層,易形成深潰瘍和瘺管,潰瘍侵蝕血管會(huì )導致出血?;颊呖赡馨橛懈雇?、體重下降、肛周病變等表現。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英夫利昔單抗注射液、阿達木單抗注射液、硫唑嘌呤片等藥物。
3、感染性結腸炎
細菌、病毒或寄生蟲(chóng)感染引起的結腸炎癥可導致便血。病原體直接損傷腸黏膜或產(chǎn)生毒素引起炎癥反應,嚴重時(shí)造成黏膜壞死出血。常見(jiàn)病原體包括志賀菌、沙門(mén)菌、彎曲菌等?;颊叨喟橛邪l(fā)熱、腹痛、腹瀉等癥狀。治療需根據病原體選擇諾氟沙星膠囊、甲硝唑片、阿苯達唑片等抗感染藥物。
4、缺血性結腸炎
結腸供血不足導致腸黏膜缺血壞死可引起便血。常見(jiàn)于老年人,多因動(dòng)脈硬化、低血壓、血管痙攣等導致結腸血流減少。病變多發(fā)生在脾曲和降結腸,表現為突發(fā)腹痛后出現血便。治療需改善腸道血流,必要時(shí)使用罌粟堿注射液、前列地爾注射液等血管活性藥物。
5、結腸癌
結腸惡性腫瘤生長(cháng)過(guò)程中侵蝕血管可引起便血。腫瘤表面壞死、潰瘍形成或直接侵犯血管都會(huì )導致出血?;颊呖赡馨橛信疟懔晳T改變、腹痛、貧血、消瘦等癥狀。確診需結腸鏡檢查,治療以手術(shù)切除為主,輔以化療藥物如奧沙利鉑注射液、卡培他濱片、貝伐珠單抗注射液等。
結腸炎患者出現便血時(shí)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dòng)。飲食宜選擇低渣、易消化的食物,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攝入。保持肛周清潔,便后可用溫水清洗。記錄便血次數、量和伴隨癥狀,及時(shí)就醫復查。避免自行使用止血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治療。定期進(jìn)行結腸鏡檢查,監測病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