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呼吸衰竭可通過(guò)氧療、藥物治療、機械通氣、病因治療及康復訓練等方式綜合干預。呼吸衰竭通常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神經(jīng)系統疾病或胸廓畸形等原因引起。
低流量吸氧適用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通過(guò)鼻導管或面罩維持血氧飽和度在90%以上。急性呼吸衰竭需高濃度氧療,但需警惕氧中毒風(fēng)險。家庭氧療建議每日使用15小時(shí)以上,配合血氧儀監測。
支氣管擴張劑如硫酸沙丁胺醇霧化溶液可緩解氣道痙攣,糖皮質(zhì)激素如甲潑尼龍片減輕炎癥反應。合并感染時(shí)需使用鹽酸莫西沙星片等抗生素,心力衰竭患者可聯(lián)用呋塞米片利尿。用藥需嚴格遵醫囑調整劑量。
無(wú)創(chuàng )通氣適用于意識清醒的輕中度患者,采用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模式。嚴重病例需氣管插管行有創(chuàng )通氣,參數設置需根據血氣分析調整。撤機前需逐步降低支持力度并進(jìn)行自主呼吸試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需加強抗感染和祛痰治療,肺炎患者應根據病原學(xué)檢查選擇敏感抗生素。心力衰竭患者需優(yōu)化利尿劑和血管擴張劑使用,神經(jīng)系統疾病所致呼吸肌麻痹需營(yíng)養神經(jīng)治療。
呼吸肌訓練包括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練習,每日3次每次10分鐘。肢體運動(dòng)訓練從床上被動(dòng)活動(dòng)逐步過(guò)渡到步行訓練,營(yíng)養支持需保證每日每公斤體重1.2-1.5克蛋白攝入。心理疏導有助于改善治療依從性。
日常護理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濕度50%-60%,避免煙霧粉塵刺激。飲食選擇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預防腹脹影響呼吸。定期復查肺功能及血氣分析,隨身攜帶急救藥物。出現意識改變或血氧持續低于90%應立即就醫。長(cháng)期臥床者需每2小時(shí)翻身拍背預防墜積性肺炎。
1098次瀏覽 2025-10-11
126次瀏覽 2025-10-11
319次瀏覽 2025-10-11
729次瀏覽 2025-10-11
268次瀏覽 2025-10-11
171次瀏覽 2025-10-11
158次瀏覽 2025-10-11
201次瀏覽 2025-10-11
466次瀏覽 2025-10-11
401次瀏覽 2024-09-25
205次瀏覽 2025-10-11
216次瀏覽 2025-10-11
140次瀏覽 2025-10-11
0次瀏覽 2025-10-11
568次瀏覽 2025-10-11
468次瀏覽 2025-10-11
264次瀏覽 2025-10-11
0次瀏覽 2025-10-11
115次瀏覽 2025-10-11
676次瀏覽 2024-01-05
189次瀏覽 2025-10-11
145次瀏覽 2025-10-11
371次瀏覽
233次瀏覽
406次瀏覽
242次瀏覽
272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