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虛弱、咳嗽痰多、癰腫瘡毒、脘腹疼痛等癥。禁忌癥包括濕盛脹滿(mǎn)者不宜、不宜與海藻/甘遂/大戟/芫花同用、長(cháng)期大量服用可能導致水腫或血壓升高。生甘草的主要作用有調節免疫、抗炎、抗潰瘍、保肝、解毒等。
1、補脾益氣
生甘草歸心、肺、脾、胃經(jīng),其補脾益氣作用主要體現在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癥狀。常與黨參、白術(shù)配伍使用,如四君子湯?,F代研究表明甘草酸能促進(jìn)胃黏膜修復,對消化性潰瘍有輔助治療效果。臨床常用甘草片、復方甘草口服溶液等制劑治療慢性胃炎。
2、清熱解毒
生甘草對熱毒瘡瘍、咽喉腫痛有較好療效,常與金銀花、連翹配伍增強解毒功效。其有效成分甘草甜素能抑制多種病毒復制,可用于輔助治療帶狀皰疹、口腔潰瘍等病癥。代表方劑如桔梗湯,但需注意癰疽已潰者慎用。市售藥物如甘草鋅顆粒常用于復發(fā)性口瘡。
3、祛痰止咳
生甘草通過(guò)促進(jìn)支氣管分泌稀釋痰液,對風(fēng)寒咳嗽、痰多氣喘效果顯著(zhù)。常與麻黃、杏仁組成三拗湯,或與陳皮、半夏配伍成二陳湯?,F代制劑復方甘草合劑、甘草酸二銨膠囊廣泛用于急慢性支氣管炎。但痰熱咳嗽需配伍清熱藥物使用。
4、緩急止痛
生甘草所含黃酮類(lèi)成分具有解痙作用,能緩解胃腸痙攣引起的脘腹疼痛,常與白芍配伍組成芍藥甘草湯。臨床用于腸易激綜合征、胃痙攣時(shí),多使用甘草流浸膏等劑型。但需注意與阿托品等西藥聯(lián)用可能增強抗膽堿能副作用。
5、調和藥性
生甘草在方劑中能降低附子、烏頭等藥物的毒性,緩和麻黃、大黃的峻烈之性?,F代研究證實(shí)甘草酸可與多種藥物成分形成復合物,改變其溶解性和吸收度。使用含甘草的中成藥如小柴胡顆粒時(shí),需注意與強心苷類(lèi)藥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使用生甘草期間應控制每日攝入量,常規煎服劑量為3-10克,大劑量使用可能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癥。高血壓患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服藥期間避免高鹽飲食,定期監測血鉀和血壓水平。出現浮腫、頭痛等癥狀時(shí)應立即停藥就醫。儲存時(shí)需置陰涼干燥處,防止霉變影響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