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癥狀主要有下腹疼痛、陰道分泌物異常、發(fā)熱、排尿不適、月經(jīng)紊亂等。盆腔炎通常由細菌感染引起,可能累及子宮、輸卵管、卵巢等器官,需及時(shí)就醫明確診斷。
盆腔炎患者常出現持續性下腹鈍痛或墜脹感,活動(dòng)或性交后可能加重。疼痛多位于恥骨上方或兩側,可能與炎癥刺激盆腔腹膜或器官粘連有關(guān)。急性發(fā)作時(shí)可伴隨壓痛或反跳痛,慢性期疼痛可能反復發(fā)作。建議避免劇烈運動(dòng),熱敷可能緩解癥狀,但需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克肟片、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膠囊等控制感染。
陰道分泌物增多且呈膿性或黃綠色是典型表現,可能伴有異味。分泌物異常多由病原體感染導致子宮內膜或輸卵管化膿性炎癥引起。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分泌物帶血絲,需與宮頸病變鑒別。日常需保持會(huì )陰清潔,避免沖洗陰道,可配合醫生進(jìn)行分泌物培養后選用敏感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分散片、多西環(huán)素片等。
急性盆腔炎可能出現38℃以上高熱,伴隨寒戰或乏力。發(fā)熱源于炎癥反應激活免疫系統釋放致熱原,嚴重者可出現膿毒血癥。體溫超過(guò)38.5℃時(shí)可物理降溫,但需聯(lián)合靜脈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鈉、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治療。慢性盆腔炎可能表現為低熱,需監測體溫變化。
部分患者出現尿頻、尿急或排尿刺痛,因炎癥累及膀胱或尿道所致。需與尿路感染鑒別,通過(guò)尿常規和盆腔檢查明確病因。治療期間應多飲水稀釋尿液,避免憋尿,可遵醫囑使用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緩解癥狀,同時(shí)需足療程使用抗生素。
盆腔炎可能導致經(jīng)期延長(cháng)、經(jīng)量增多或非經(jīng)期出血,與卵巢功能受損或子宮內膜炎癥相關(guān)。長(cháng)期未愈可能影響生育功能。出現異常出血需排查其他婦科疾病,治療期間記錄月經(jīng)周期,必要時(shí)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短效避孕藥如屈螺酮炔雌醇片調節周期。
盆腔炎患者需注意臥床休息,避免辛辣刺激飲食,選擇寬松棉質(zhì)內褲。急性期禁止性生活及盆浴,慢性期適當進(jìn)行盆底肌鍛煉。治療期間嚴格遵醫囑完成抗生素療程,定期復查超聲及分泌物檢查。若出現劇烈腹痛、高熱不退或陰道大出血應立即急診就醫。
391次瀏覽 2025-10-16
181次瀏覽 2025-10-16
222次瀏覽 2025-10-16
203次瀏覽 2025-10-16
485次瀏覽 2025-10-16
577次瀏覽 2025-10-16
247次瀏覽 2025-10-16
946次瀏覽 2025-10-16
123次瀏覽 2025-10-16
649次瀏覽 2025-10-16
213次瀏覽 2025-10-16
1150次瀏覽 2025-10-16
420次瀏覽 2025-10-16
187次瀏覽 2025-07-15
157次瀏覽 2025-10-16
273次瀏覽 2025-10-16
800次瀏覽 2025-10-16
110次瀏覽 2025-10-16
2006次瀏覽 2025-10-16
156次瀏覽 2025-10-16
174次瀏覽 2025-03-21
1190次瀏覽 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