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引起的高燒不退可通過(guò)物理降溫、補液治療、抗生素治療、退熱藥物、氧療等方式治療。肺炎通常由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環(huán)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使用溫水擦拭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分布區域,有助于通過(guò)水分蒸發(fā)帶走體表熱量。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可能引起寒戰或皮膚刺激??膳浜贤藷豳N輔助降溫,但需避開(kāi)眼周及黏膜部位。持續監測體溫變化,若物理降溫無(wú)效需及時(shí)就醫。
高熱會(huì )導致大量水分流失,需通過(guò)口服補液鹽或靜脈輸液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建議少量多次飲用溫水,每日飲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觀(guān)察尿液顏色,若呈深黃色提示脫水需加強補液。兒童及老年人需特別注意預防脫水引起的并發(fā)癥。
細菌性肺炎可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頭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用藥前需進(jìn)行痰培養或血常規檢查明確病原體類(lèi)型。全程足量用藥,不可自行停藥。用藥期間出現皮疹、腹瀉等不良反應需及時(shí)復診。
體溫超過(guò)38.5℃時(shí)可短期使用布洛芬混懸液、對乙酰氨基酚片、雙氯芬酸鈉栓等退熱藥。兩次用藥間隔不少于4小時(shí),24小時(shí)內不超過(guò)4次。避免阿司匹林用于兒童退熱。退熱藥物僅緩解癥狀,需配合病因治療。
當血氧飽和度低于93%或出現呼吸困難時(shí),需通過(guò)鼻導管或面罩吸氧維持氧合。氧流量通常調節為2-5升/分鐘,避免長(cháng)期高濃度吸氧。慢性肺病患者需嚴格控制吸氧濃度。使用家用制氧機需定期檢測氧濃度。
肺炎高熱期間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溫維持在20-24℃。選擇易消化的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飲食,如米粥、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臥床休息時(shí)每2小時(shí)翻身拍背,促進(jìn)痰液排出?;謴推诳蛇M(jìn)行呼吸訓練,如縮唇呼吸、腹式呼吸等。若高熱持續72小時(shí)以上或出現意識改變、抽搐等癥狀,需立即急診處理。
353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690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3955次瀏覽 2024-12-17
3997次瀏覽 2024-11-13
3948次瀏覽 2024-12-27
4026次瀏覽 2024-12-16
4288次瀏覽 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