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丟失蛋白的發(fā)病原因十分復雜,給患者朋友造成的影響和危害也是不容忽視的,它在臨床中是十分常見(jiàn)的一種疾病癥狀表現,所以一旦出現此癥狀是需要積極進(jìn)行診斷和治療的,那么,胃丟失蛋白如何鑒別診斷呢?
1、失代償期肝硬化:有肝病史,肝臟縮小、脾腫大等門(mén)脈高壓的臨床表現,及肝功能異常等。這些肝硬化的特點(diǎn)有助于與其鑒別。
2、腎病綜合征:腎病綜合征有大量的血漿蛋白(特別是白蛋白)從尿中丟失,尿蛋白排出率>3.5g/d,以白蛋白為主。血漿膽固醇增高,伴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增高。尿化驗有紅細胞、顆粒管型。還可有腎功能損害和高血壓的表現。
3、血漿蛋白消耗過(guò)多性疾?。洪L(cháng)期發(fā)熱、甲狀腺功能亢進(jìn)、惡性腫瘤、糖尿病等,可引起消耗過(guò)多性低蛋白血癥。但各有其相應疾病的病史及臨床特點(diǎn),有特異的實(shí)驗室等輔助檢查異常。找不到血漿蛋白從胃腸道過(guò)多丟失的證據。
4、蛋白質(zhì)消化吸收不良:主要見(jiàn)于胃大部分切除術(shù)、慢性胰腺炎及某些小腸吸收不良疾病。糞便中蛋白質(zhì)及其不完全分解產(chǎn)物增多,常伴糞脂含量增高。胰外分泌功能試驗和相應的小腸吸收功能試驗有異常,找不到血漿蛋白從胃腸道黏膜過(guò)多丟失的證據。但要注意有些引起蛋白質(zhì)吸收不良的疾病也可引起蛋白丟失性胃腸病,故不排除二者可同時(shí)或先后存在的可能性。
5、先天性低白蛋白血癥:在兒童期就有明顯的低白蛋白血癥,血清白蛋白常有時(shí)還需與長(cháng)期透析,多次大量抽胸、腹水,蛋白質(zhì)攝入不足,大出血,大面積燒傷等導致低蛋白血癥的情況鑒別。根據特有的病史,臨床表現及找不到血漿蛋白從胃腸道丟失的依據而得到鑒別。
0次瀏覽 2025-08-04
0次瀏覽 2025-08-04
0次瀏覽 2025-08-03
0次瀏覽 2025-08-04
0次瀏覽 2025-08-04
0次瀏覽 2025-08-04
377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08-04
0次瀏覽 2025-08-04
0次瀏覽 2025-08-04
0次瀏覽 2025-08-04
0次瀏覽 2025-08-04
0次瀏覽 2025-08-04
0次瀏覽 2025-08-04
642次瀏覽 2024-01-05
0次瀏覽 2025-08-04
0次瀏覽 2025-08-04
0次瀏覽 2025-08-04
0次瀏覽 2025-08-04
0次瀏覽 2025-08-04
0次瀏覽 2025-08-04
0次瀏覽 2025-08-04
4303次瀏覽
4321次瀏覽
4384次瀏覽
4385次瀏覽
4391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