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 )傷性鼻出血是指因外力作用導致鼻腔黏膜或血管損傷引起的出血,常見(jiàn)于鼻部撞擊、挖鼻過(guò)度或異物插入等情況。創(chuàng )傷性鼻出血的處理方式主要有局部壓迫止血、冷敷、鼻腔填塞、藥物止血和手術(shù)治療。建議及時(shí)就醫,避免自行處理不當加重損傷。
發(fā)生創(chuàng )傷性鼻出血時(shí),可立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兩側,向鼻中隔方向持續壓迫5-10分鐘。同時(shí)保持坐位或半臥位,頭部稍向前傾,避免血液倒流刺激咽喉。若出血量較大,可配合使用無(wú)菌棉球或紗布填塞鼻孔。該方法適用于大多數輕度鼻黏膜損傷的情況。
在鼻梁或前額部位敷冰袋或冷毛巾,通過(guò)低溫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每次冷敷10-15分鐘,間隔1-2小時(shí)重復進(jìn)行。注意避免凍傷皮膚,冰袋需用毛巾包裹。冷敷對淺表血管破裂效果較好,但對動(dòng)脈性出血作用有限。
當壓迫止血無(wú)效時(shí),需由醫生使用凡士林紗條、膨脹海綿或氣囊導管進(jìn)行鼻腔填塞。填塞物需留置24-48小時(shí),期間可能引起鼻塞、頭痛等不適。嚴重鼻中隔偏曲或顱底骨折患者禁用此方法,需考慮其他止血方案。
醫生可能根據情況使用云南白藥粉、凝血酶凍干粉等局部止血藥物,或靜脈注射蛇毒血凝酶、氨甲環(huán)酸等全身性止血劑。伴有感染風(fēng)險時(shí)可聯(lián)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頭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藥物使用需嚴格遵醫囑,避免不良反應。
對于頑固性出血或合并血管畸形者,可能需行鼻內鏡下電凝止血、動(dòng)脈結扎或血管栓塞術(shù)。嚴重頜面部骨折導致的出血需同步進(jìn)行骨折復位固定。術(shù)后需監測再出血跡象,保持鼻腔濕潤,定期復查內鏡。
創(chuàng )傷性鼻出血恢復期間應保持環(huán)境濕度50%-60%,避免用力擤鼻、劇烈運動(dòng)及高溫環(huán)境。飲食宜清淡,多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K含量高的食物如獼猴桃、菠菜等促進(jìn)凝血。若出現反復出血、大量嘔血或視力改變,須立即急診處理。日常需糾正挖鼻習慣,運動(dòng)時(shí)做好面部防護,兒童玩耍需家長(cháng)監督避免外傷。
0次瀏覽 2025-11-22
150次瀏覽 2025-11-22
73次瀏覽 2025-11-22
64次瀏覽 2025-11-22
154次瀏覽 2025-11-22
73次瀏覽 2025-11-22
123次瀏覽 2025-11-22
92次瀏覽 2025-07-15
179次瀏覽 2025-11-22
171次瀏覽 2025-11-22
108次瀏覽 2025-11-22
68次瀏覽 2025-11-22
607次瀏覽 2025-11-22
340次瀏覽 2025-11-22
127次瀏覽 2025-11-22
119次瀏覽 2025-11-22
84次瀏覽 2025-11-22
743次瀏覽 2023-08-28
43次瀏覽 2025-11-22
132次瀏覽 2025-11-22
153次瀏覽 2025-11-22
39次瀏覽 2025-11-22
823次瀏覽
1063次瀏覽
1099次瀏覽
807次瀏覽
814次瀏覽